close
最近開始意識到自己真的快退役的事實了,



對於這事倒也沒什麼太多特別的想法;



一直到現在,唯一想到的只是蓄起鬍子,一個人去旅行;



一如以往一樣,自己一個人背著個小背包就可以出發了。



只是隨之又跟著想到了個問題:旅行對我的意義是什麼?





是去看大家口中的名勝古蹟或旅遊勝地,證明自己也有能力到此一遊?



講國內,台灣的旅遊點總是沒有好好規劃,



一旦成名後被開發,馬上就跟著商家民宿一窩蜂湧進,



像九份、北投跟華山這類的慘劇總是一再發生;



該有的山城小鎮的寧靜氣氛完全不復見,



先看到的是一堆花綠不規則的招牌,閒情逸致完全談不上,



接著一堆商家攤販的叫賣聲蓋過了自然的蟲鳴鳥叫,



熟食的臭味掩蓋了山林樹木的芳香,最後剩餘的只是人擠人的惱怒;



去了這種地方,反而比不去還難過。



講國外,誰不知道巴黎的凱旋門長什麼樣子,



誰不知道舊金山大橋的雄偉?!



那些地方大家不早已透過各種媒體看過無數次,



甚至只要隨便敲打幾下鍵盤,透過網路,精美的畫面跟詳細的歷史一下就到眼前;



去到那兒,也許只是從眼前看到實物跟從電腦螢幕或書籍圖片看到的差別,



或者只是為了映證"就是這些東西,我親自來看過了。"



旅行,到底還剩多少有趣的事?





回想自己的旅行經驗,其實印象最深的從來不會是那些大家口中共同討論的名勝,



到了華山,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咖啡樹或者數不清的招牌,



而是在姑婆芋上鳴叫著的翡翠色的樹蛙,



前往谷關,不是當地豪華造景的溫泉會館跟旅社讓我驚艷,



而是一所迷你的小學,裡面的校園充滿著濃濃的原住民藝術感覺,



"在這裡唸書的小朋友真是幸福,有著充分結合傳統跟藝術的校舍跟建築,



而不是一般平地看到冷冰冰的火柴盒型的教學大樓。"



第一次看到時,心中是這麼想著的。



甚至是自己一個人南下時,在火車上坐在自己隔壁位置的老人家,



聊了幾句,看到他爽朗的笑容跟厚實的手,一眼就看出是個長年種田的農民,



有著屬於農村的口音跟膚色,讓人覺得好熟悉、好親切。





我是個喜歡追求生活的刺激與變化的人,



喜歡生活有各種不同的元素源源不斷的湧入目前的生活,



老是做著同樣的事情、看著同樣的景色、走著同樣的路線等等事情只會消磨我的意志,



讓我變的萎靡,不思改進,生活一成不變的下去,人也變的停滯不前了。



去旅行,也許是獲得變化最快的方式之一;



我永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,發生什麼樣的事。



同時,也藉著不同的人事時物,讓自己的心有全新的思考方向跟視野。



如果只是一直向著同樣的方向待人接物,會落得鑽牛角尖或者井裡窺天之虞,



心變的狹隘,人自然也變的面目可憎了。





平日,我的身體是依照著充滿活力、慢慢疲累、休息、恢復體力這樣日復一日的循環;



心理層次呢?很難有個循環可言,只是時間拉長後,會發現其實是慢慢走向萎靡不振;



而似乎在旅行的時候,會感覺到身體跟心靈的能量是大量同時湧現的感覺,



好比是赤腳踏在泥土或草地上,親自透過肌膚感覺到濕度跟鬆軟度一樣;



透過旅行,我真正體驗到活著的感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no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