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末帶回來的野火集,的確讓我也著了火,恰好我又是個易燃物。









二十年前的台灣,處處充滿著一觸即發的危險;



太多人的聲音被壓抑、忽略,



太多的問題屬於那段人們除了吃飽飯外,還能進一步思考的時代。



二十年前後對照,當時的人流於沉默、過於鄉愿,



因為一個用字遣詞不小心,馬上會受到當局監控逮捕,



久了,自然成為驚弓之鳥,只好乖乖摀著嘴巴,看著所有不平之事發生,



所以龍應台問:「中國人,你為什麼不生氣?」;



二十年後,也許她應該改問「台灣島上的人,你為什麼這麼愛生氣?」。



這一代的人們不知道過去不自由的年代,



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的人犧牲生命為自由而死;



「自由」,在我們這一代的人眼中,是件天經地義的事,



看待「自由」,一點都不叫自由,在這代人眼中的「自由」,



其實是過度自由,那叫「放縱」。



所以人們總是肆無忌憚的暢所欲言,從不體諒別人;



一些小事就不讓步,非要戰個你死我活;



電視台上各式的call in節目,讓人講的痛快,



不管有不有理,合不合邏輯,只有講話大聲才是贏家。



所以社會不再沉默,總是沸沸揚揚的爭吵聲...



台灣島上的人,請你們不要再吵了…我只想要個安靜的地方。





那當時的「幼稚園大學生」呢?現在進化、返老還童了,叫「三歲大學生」如何?



這代的大學生,比起前代不敢提出質疑、對社會沒有太多熱情的大學生比,



似乎又多了一個「保護過度」的特點;



所以除了繼承前一代不喜思考、獨善其身的特點外,



還多了個養尊處優、無單獨行動的新基因;



上了大學,不會自己一個人料理生活大小事,



除了髒亂不堪的住宿環境外,帶回家的禮物是數週份一整籃的髒衣服;



學業方面,稍微用功的,考前三天爆肝唸書;不想用功的,作弊過關;學到啥?



唸文學的人,卻連作者是男是女都分不清,真是荒謬。



感情呢?第三者、劈腿樣樣來,甚至得不到的就毀了對方,



這算啥?要不要加入傭兵部隊,成為特種軍人算了?



到國外唸書,卻不知道為何出國,只好以淚洗面犯相思,那為什麼要出國?



說穿了,只是因為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,所以只好繼續唸書耗掉人生?



遇到一點小問題就痛哭流涕,哭完了還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,



那還不如不要哭,既然不知道為何而哭,那就省下力氣吧。



事事從不先自己想辦法解決,總要問人的意見,希望別人能幫你決定自己的人生,



別人有這麼大的權力嗎?為什麼不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?



畢業後找工作,一年換十二個老闆,卻幒說是公司爛,不說自己爛;



好樣的,我們這些「三歲大學生」!





也許是因為都唸文學出身的,我喜歡從社會的各個點去思考問題,



看著一些「文化」的產生,總是覺得憂心忡忡;



二十年前後的台灣,是在一個極端的天平上移動著:太過或不及。



我們這代人,真的該好好反省,



二十年前還有把「野火」燃燒起大家的理想,



那麼過了二十年呢?我們還有什麼?



台灣島上的人,真的該好好思考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no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